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谱谱风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awlzh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议:倚音带箭头的滑音符号(短滑音)!连音线带箭头的滑音符号(长滑音)!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5-30 09:53:32 | 只看该作者
[quotetitle]awlzhang于2009-5-29 22:45:53在大作中提到:[/quotetitle]
多谢yx_h前辈指教!您说的用Quickmake现有的符号来组合倚音滑音符号,我感觉视觉上有点怪怪的。...

张先生客气了!作为您的同行和QM的谱友,我只不过是利用软件现有的材料和条件,为您想想办法,出出主意罢了。如何是好,当然要由您自己定夺了。

关于演奏符号,我谈点个人管见,一起讨论。

大家都知道,我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粗略地计算起来大概有500余种。按照发音原理和演奏方式的不同,又分作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拔乐器、打击乐器四大类。各种不同的乐器甚至是同一种乐器,由于地区、民族、时代、构造与演奏者的差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都具有多种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张先生上面帖子中提及的葫芦丝和阿乌,也属这种情况。

目前,演奏者所使用的演奏符号更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尚未完全统一。这不仅给民族乐器的教学、传承以及学术交流带来诸多不便,也使制谱软件(包括线谱、简谱)的符号功能都感力所不及。是继续这种局面并不断生长出更多的符号,还是急需正本清源,将它们逐渐归类走向“大一统”呢?业界为此也是议论多年,莫衷一是。

我觉得,还是应当本着“少而精、简而通”的原则,来规划各种乐器的演奏符号。上述民族乐器四大类中已有的相同或相通的符号,尽可能借用之;相异或缺少的符号,也应尽可能借鉴之。比如,葫芦丝和阿乌都属吹奏乐器类,是否也应多借鉴其他吹奏乐器的同类符号呢?(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编辑手册》1994年版中提供了60多个民族吹奏乐器的符号)再造的新符号,也应尽量让使用者能够一目了然,并充分顾及排版、出版时的各项技术要求。

声乐作品在演唱符号方面好像要宽容得多,同一首歌曲可由不同的演唱者自由演绎和发挥,也没见用太多的特殊符号加以提示的。器乐曲为什么就不能在记录演奏风格的符号方面再简约一些,给演奏者更多自由施展的空间呢?何况器乐演奏在教学、传承方面,风格性的东西更多的还是靠学生的悟性来揣摩、来把握,来展现,仅靠符号提示恐怕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reedit]该帖子由作者于2009年5月30日 15:22:31最后编辑[/reedi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9-5-30 10:55:45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就不能在记录演奏风格的符号方面再简约一些,给演奏者更多自由施展的空间呢?.....靠学生的悟性来揣摩、来把握......
>> 一般情況這是可以的,但若作為深度的學術研究,為了能更精確、嚴謹的表達意念,使用更多的符號是不可避免的。
>> 但 〝再造的新符号,应尽量让使用者能够一目了然〞。

并充分顾及排版、出版时的各项技术要求。
>> 這正是個人在 #20 反應的,若以正規的倚音字符大小印刷,那樣帶黑摟空的字型和小的昇降記號,除非作相當高精度的印刷,否則基本很難清晰的吧....。

江振興 台灣 20090530 10: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13:27:37 | 只看该作者
多谢老江:
您是说这样排得太过拥挤,要縮小成正規的倚音大小就不显示清楚了。那我再去排开点试试看!
还想请教老江,我想把这些符号做好后转换成ttf字库,应该咋个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14:32:08 | 只看该作者
這樣的字符縮小成正規的倚音大小後,印刷成紙質時還能清楚嗎?
老江:是不是符号太多我又排得太过拥挤了,以至于缩小后就看不清楚啦。
我是在CorelDRAW里面对照着字库里面相近符号的大小尺寸做的,但是还是不行!我再去试试。
还要请教老江:做好的这些符号,又怎样才能转换成ttf字体呢(那样就可以统一选择字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9-5-30 15:13:59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符号太多我又排得太过拥挤了,以至于缩小后就看不清楚啦。
>> 您作的符號中使用了帶黑摟空的字型,昇降記號也很小,在電腦上放大看也許很清楚,然而您是要拿它來當簡譜的倚音使用的,內陸出版品的簡譜用字一般都不大,尤其倚音的用字還要比旋律用字更小。您可以把它們縮小成正規的倚音字符大小後用打印機實際去印出來看看,估計是不容易印的清楚的。

做好的这些符号,又怎样才能转换成ttf字体呢(那样就可以统一选择字号了)?
>> ttf 字體是用造字軟體作的....

江振興 台灣 20090530 15: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15:25:54 | 只看该作者
哈哈!
二位前辈说得极是!
我的看法是:
对于已经有深厚音乐修养的演奏大师们来说,这些符号就显得多余了,那是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驾驭和处理任何音乐风格的超大能力,所有的符号对他们来说就形同虚设,反而是相形见拙。
我是从事教学的,学生在还没有掌握一定基础的时候,是没有能力处理好、把握好音乐风格的。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开始还是需要大人教的。从这方面来说,就应该学习西洋乐器的教学方法,从初级到高级,每一件乐器都有自己完善、严密的一整套教学体系。民乐教学需要相对规范、标准的教学体系,这也是民乐教学中最为薄弱的,得多有些刘天华这样的理论家和教育家。(未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21:40: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江的指教!
那么常用的造字软件又有哪些呢?我只有CorelDRAW和Adobe llustrator好像他们的功能主要都是平面制图的。
演奏者所使用的演奏符号更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尚未完全统一。这不仅给民族乐器的教学、传承以及学术交流带来诸多不便,也使制谱软件(包括线谱、简谱)的符号功能都感力所不及。是继续这种局面并不断生长出更多的符号,还是急需正本清源,将它们逐渐归类走向“大一统”呢?业界为此也是议论多年,莫衷一是。
本人学习民乐演奏已将近三十年,特别是在学习初期也走了不少的弯路,每学一首都得听着录音去整理一遍乐谱的演奏法、节奏、力度....等等,很是费时、费工。如果我们在写书的时候再仔细一些、慎重一些,就不会把这些基本的问题扔给初学者了。当然,在当今社会里面,贪图名利的比搞学问的要多得多!在教学当中,相对的统一应该是可以做到的。比如《秋湖月夜》以俞大师的演奏风格为范本,《秦川抒怀》以马大师的演奏风格为准,《长城随想》以闵大师为准,严格制作谱面,让学生先吃透正版的,其他的也就触类旁通了!就不会出现公教一套,婆教一套的局面了!
演奏符号也应该尽量避免一些相互不通用的符号:比如竹笛“打音”与“叠音”、其实就是时值稍短一点的倚音,那为什么就不用更为通用的倚音,反而去用“丁”或是“又”这些不通用的生僻符号呢?当然,各类乐器都有着自身独有的演奏手法和特点,实在是万不得已再去考虑用特殊的演奏符号。

阿乌老张 共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9-5-30 22:28:44 | 只看该作者
造字软件又有哪些呢?
>>
1. windows 就帶有 true type 造字程序
2. corel draw 某些版本也可以輸出 true type ,adobe illustrator / indesign 好像也可以造字吧....
3. pc 電腦 專業的造字程序首推 fontlab ,而 high-logic 的 font create program 是業餘常用的 。

看您是想做好一份正確、精緻的樂譜,甚至印刷出版發行,但它需要的電腦知識和軟件應用能力不低,而且極為耗時。就如您前面說到的〝很是麻烦,....得花费许多时间,也耽误了整个的写作和研究进度。等弄完了也就变成制谱专家了,研究工作也就遥遥无期了〞......您得愼思,避免制譜不成,研究也耽誤,兩頭空.....

江振興 台灣 20090530 22: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9-5-31 00:25:03 | 只看该作者
阿乌张先生对民族音乐教育事业的执著精神和对学术问题的严谨态度,都很令人感佩啊!

您所做的符号是否就是前面帖子中提到的:“还有一种民间综合的演奏技法是:先有一个时值很短暂的不规则倚音(即上叠音、但叠音是有具体音高的),再加上有音高的倚音滑音--滑到本音”这一演奏技巧呢?如果这个符号很重要且急需的话,那我也再为您瞎参谋参谋,推荐两个方案。



以上两个方案,在目的音(迄音)上方都增加了民族吹奏乐器演奏符号中的“叠音”符号(),当然已直接标示了起音的“叠音”也可以省去这个“”。对有明确音高的三个(也许更多)起音,选了两种记法:一是在倚音前面带时值并加圆括号标示(借鉴“提示音”的记法),一是在倚音上方加一个不带时值的音并将其圈起来标示(借鉴古筝“按音”的记法)。这就与其他民族乐器符号既有了联系,又有了区别。至于箭头,我倒觉得可有可无,因为从实际演奏效果上比较,二者也许没有多大的差别。

这样,既能解决乐谱排版和出版的可操作性问题,无论大小,清晰度都要好得多;同时您也可不必再受“造字”问题的困扰,现有的材料即可实现。仅供您参考。

另外,我在网上搜索"阿乌"时,意外地搜到张先生的"阿乌乐器网":

在这里,我第一次认识了"阿乌",也进一步了解了您所取得的成就。遗憾的是【乐曲欣赏】中的链接每一个都打不开,因此无法欣赏到您出色的演奏。将此网站顺便介绍给其他感兴趣的朋友们!


阿乌乐器网首页的背景音乐《小河淌水》中的主奏乐器估计就是阿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9-5-31 12:54:19 | 只看该作者
看看这个行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谱谱风    

GMT+8, 2024-6-2 05:24 , Processed in 0.07602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