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谱谱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歌词创作] 一朝开卷 终生问津——歌曲《书香问津河》创作札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4 09:2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朝开卷 终生问津
——歌曲《书香问津河》创作札记
问津书院、问津文化是新洲的文化品牌,作为教育人,我们早就想创作一首以问津文化为主题的歌曲,作过几次尝试,均未成功。
20153月,我向曾经有过几次合作的诗人黄小遐提出这个要求,希望他能够创作一首表现问津文化方面的歌。在此同时也发动有兴趣的人写过几段,我也试写了几句。
在探讨表现内容时,黄小遐说:“我搞问津文化研究推动有十多年,在这方面可以说倾注了大量心血,宣传问津书院的事情我很乐意做,也对自己的问津情结有一个交代。但是怎么着手,怎么样才能把问津之典和书院的历史文化在歌词中表现出来却很不容易,这也是我一直不敢动手的原因”。
在收集到的稿件中,有几首写得很好。如潘塘罗聿剑老师的《问津书院抒怀》:
千里问津无数年,相逢无语却凝咽。飘摇孔河东篱下,辗转三生柳岸边。朝问津,暮求贤。孤身只影云水间。问津古渡游子泪,点点都为艳阳天。花开问津,花落问津,长亭晚照,柳浪如烟。一路是三千明月,古圣先哲非等闲!经过书院门前,无意的一转回眸,却触到心头愁绪万千!
仓埠陈一龙老师的《千年问津》:
云夫忧愤铁骑日。问津渡口,孔叹桥边,东山名晒,销磨了千秋月。老了羁客,惟树旗杆柳絮如雪。剩下几处残碑系马栓缺。圣贤堪叹,盛世崇典,将军洞中筹社稷,从头越。峰回路转英豪在,一江三河天地悦。
黄小遐认为,孔子周游列国,但他努力推行的思想和学说,得不到统治者的认同,因而到处碰壁。问津于渡口,与隐士的对话,反映了他得不到人们理解的迷茫。
歌词试图表现出孔子的这种迷茫,以及后世儒风对当地的影响;表达人们对孔子的怀念;体现出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体现人们用知识改变命运、改变社会的信念等等。
黄小遐说,要在短短歌词中表现出这些诸多元素,同时又雅俗共赏实在不容易,能否得到大家认可,他只有尽力而为。
半个月后,黄小遐拿出了《书香问津河》:   
竹树苍苍,碧水茫茫。五云山下,一带斜阳。车轮轧轧寒烟里,野店孤村,何处觅津梁?长沮桀溺,项槖楚狂,避人避世总惶惶。看天下滔滔谁得易,问天问地问长江。问津人已去,圣地起宫墙。青山绿水儒风在,弦歌声里溢书香。
寒来暑往,春露秋霜。问津河畔,十里垂杨。经台坐石回车埠,圣贤路上,多少读书郎?天文地理,东国西洋,纵横天下是文章。那唐风宋雨明时月,万古斯文相楚黄。问津人犹在,古渡已沧桑。青山绿水情依旧,酿出人间礼义乡。
黄的初稿出来后,曾不断征求我的意见,但这时我正在为作曲苦恼,没有心思在词句上多推敲探讨。几个稿子比较,我觉得黄的初稿相对丰满一些,对读书主题的表现也比较充分。
如何用曲调表现词作丰富的内涵也很费踌躇。
作曲的准备,实际春节前就开始了。
今年春节,我基本没有出门,在家恶补古典歌曲。我找到了湖北省歌舞团当年的《编钟乐舞》音频,可惜篇目是英语的,方便了外国人,但苦了我们这些本国人,这大概也是不被大众了解的原因之一。对比听了才知道,1985春晚编钟乐舞是大气磅礴的《荆楚雄风》;经常被编钟演奏的是《楚商》;古韵最浓的应该是《橘颂》,曲高和寡,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网上热评央视纪录片《铲灞长歌》,我一看就被开始一分半钟的主题歌震撼了,古风扑面,气势恢宏。为这记录片增色不少。接着我又找到了西安世园会的主题歌《送你一个长安》,同样被震撼,作曲太有才了,古韵十足,荡气回肠;特别是小朋友演唱的版本,清新秀丽,苍凉悠远。
中国有曲谱遗世从唐代开始。在此之前,古人的调子究竟是怎样,谁也不知道。我们说的古风,实际是现代人的感觉。
新洲问津的歌曲应该有古风,最好有地域特色的楚风。
清明节前,我回乡祭祖,骑车走在大街上,旋律还在脑际萦绕。走到河边,一个旋律明亮起来,我迅速下车翻袋子找笔,没有纸张,立即把烟盒拆开记录。这段旋律古朴雄浑,后来做了前奏。
曲调前半部分追求节奏铿锵,低音回旋,表现滚滚黄尘之中,“车轮轧轧寒烟里”,体现厚重的历史文人气息。后半部分,节奏和音域同时拉宽,旋律舒展,对比中形成歌曲高潮,表现追思和传承。有意识地运用一些鄂东民歌的手法,增强地域性,“青山绿水儒风在”使用大幅度的下跳。
向东小学单田华编导的“乐歌舞”,创造性地演绎了书院礼乐教学场景,阵容强大,古服古乐,诗意盎然;李雄老师表演的“先生”,动作潇洒,儒风豪迈。
2015年4月23日,“书香江城,书院寻根”集中活动舞台上,《书香问津河》是最精彩的节目,报纸、网络、杂志封面纷纷采用这个歌舞的图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谱谱风    

GMT+8, 2024-6-5 09:53 , Processed in 0.0507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