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谱谱风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cheng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为歌曲写和声——实战一、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0-10-20 05:38:3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0-11-7 08:44:46 | 只看该作者
通过反复看了老师的两个讲座,很有收获。万分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0-11-8 10:35: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谈天 于 2010-11-8 10:39 编辑

老师您好!您能详细讲讲您为什么在下图中这样配和弦吗?
这个图复制不了。就是上面9楼有和弦外音的那一段简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0-11-19 13:18:5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高手!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8:11: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engm 于 2010-11-28 18:48 编辑
谈天 发表于 2010-11-8 10:35
老师您好!您能详细讲讲您为什么在下图中这样配和弦吗?
这个图复制不了。就是上面9楼有和弦外音的那一段 ...


如果大家有学和声的兴趣,又有些人不会五线谱的话,可以到这里看一下我发上来的谱:
http://www.ppfe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058

这个谱是钢琴简谱,会简谱的人都会看得懂的,在上面还有和弦标号,又有这个谱做出的MP3,不管是谁看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能回答的我一定会尽可能回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0-11-29 00:1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chengm 的帖子

谢谢陈老师!收藏了。留着慢慢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0-12-1 22:35:22 | 只看该作者
还没有用过 ,学习了感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2-7-6 16:01:38 | 只看该作者
chengm 发表于 2010-8-1 14:24
我再发一贴来解说上贴说的第二个问题和弦:(转调前的和弦)
     
 &nb ...

某地方要用什么和弦就看下面是什么和弦也就是说先定好下面的和弦再根据它定前面的和弦。”
老师这句话真是点石成金,让人豁然开朗!我开始看这个谱唱开始两句第二小节和第六小节一样的谱,用的和弦不一样不理解,现在就懂了。请问唱开始第七小节旋律是2   5   21 ,和弦为什么不用572而用246?这样会不会和弦和旋律有冲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2-7-9 10:02: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把这么适用的东西分享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22:22: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engm 于 2012-7-9 23:40 编辑
mnbvcxz 发表于 2012-7-6 16:01
“某地方要用什么和弦就看下面是什么和弦。也就是说先定好下面的和弦再根据它定前面的和弦。”
老师这句话真是点石成金,让人豁然开朗!我开始看这个谱唱开始两句第二小节和第六小节一样的谱,用的和弦不一样不理解,现在就懂了。请问唱开始第七小节旋律是2   5   21 ,和弦为什么不用572而用246?这样会不会和弦和旋律有冲突?

呵呵,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应该是非常用心分析了的哦。
      其实还是上面那句话,这个小节用246和弦是因为下一个和弦是572,这个小节是在半终止的前一个小节,而终止前的和弦非常重要,它和终止时和弦不但不能用同一个和弦,而且还得有很强烈的功能性和倾向性(导向性),246在这个位置理论就是叫副属和弦(而且副属和弦在中国音乐里面甚至经常用2#4 6——#4就是下个和弦副主和弦的导音),也就是说相当于把572当作是(副)主和弦,而246就是它的属和弦(相当于完成了一个属——主的连接)。这个也是因为根据后面的和弦而定这个和弦的。中间的“5”音在这里也属于和弦外音。
      事实上在听MP3时这个地方相信大家应该都不会听出半点别扭和不协调的,而且会感觉很自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谱谱风    

GMT+8, 2024-6-18 01:36 , Processed in 0.06220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